欧盟对华电动车反补贴调查迎来了终裁结果。当地时间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宣布结束针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并决定对相关产品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
据文件显示,欧盟认为现有证据表明,补贴的低价进口产品有可能大幅增加,这将对已经脆弱的欧盟产业构成威胁。这种低价进口的激增,在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中获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随着欧盟市场向全面电气化过渡,需要大量持续的投资,这将导致欧盟工业遭受严重的财务损失。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此表示,这一终裁结果不客观,对中国汽车企业极其不公平,不予认同、不可接受。此次反补贴调查是一起典型的披着合规外衣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加征关税不仅违背自由贸易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也不利于中欧汽车产业合作和绿色低碳转型。
财经评论员谭浩俊表示,要继续与欧盟商谈,积极寻求新的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中国车企的损失。尽管欧盟做出了终裁行为,但也没有把商谈的大门完全关上,而是留下了商谈的空间。只要双方都拿出诚意,还是有解决的新希望、新途径、新方法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汽车在关税生效前加大了对欧盟的出口量。海关数据显示,今年9月,中国汽车品牌向欧盟27国出口了60517辆电动汽车,同比大增61%,这是有记录以来的第二高水平。
根据欧盟委员会发布的公告,调查认定中国电动汽车价值链受益于“不公平补贴”,对欧盟电动汽车生产商造成“经济损害威胁”,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为期五年的反补贴税。被抽样的中国出口生产商将被征收不同幅度的反补贴税:比亚迪为17.0%,吉利为18.8%,上汽集团则需支付高达35.3%的反补贴税。未被抽样但配合调查的公司适用20.7%的反补贴税,其他不合作的公司将被征收35.3%的关税。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回应称,中方多次指出,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存在诸多不合理、不合规之处,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不公平竞争”之实的保护主义做法。中方对裁决结果不认同、不接受,已就此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出诉讼。中方将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商务部发言人还表示,注意到欧方表示将继续与中方就价格承诺进行磋商。中方始终主张通过对话磋商解决贸易争端,也一直在为此做出最大努力。目前,双方技术团队正在进行新一阶段磋商,希望欧方以建设性态度与中方共同推进,按照“务实、平衡”的原则,相互照顾核心关切,尽快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避免贸易摩擦升级。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发表声明称,欧盟对自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全球自由贸易的倒退,对欧洲的繁荣、就业以及经济增长都带来负面影响。她警告称,此举可能会加剧贸易冲突风险,并最终损害整个行业。穆勒呼吁政府采取措施,提升德国作为生产和出口国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市场多元化,鼓励创新,以确保德国在全球舞台上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崔凡指出,此前有过在终裁结果出台之后,再继续通过谈判达成价格承诺的先例。从价格承诺的角度来讲,这意味着中方提高产品出口价格,虽然出口的数量可能因此减少,但可以避免被欧盟征收反补贴税。对欧方而言,欧盟内部汽车厂商面临的竞争压力会小一些,双方通过这种方式各让一步。
据了解,在反倾销中,价格承诺是指当出口国裁定存在倾销行为时,出口国主动提出提高出口商品的价格。不过有接近中方谈判技术团队的人士称,欧委会与中方价格承诺谈判的分歧在于如何确定最低限价。
多家车企人士表示,要想扬帆出海,还是要实现与当地市场的合作共赢。长城国际总裁史青科表示,优秀车企一定以长期战略思维去经营品牌,练就坚实的供应链整合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秉持与当地各方分享利益、互利共赢的思维。
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及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何伟文表示,这次电动车贸易争端不仅显示了中国电动车巨大的竞争优势,而且暴露了欧洲汽车工业转型的滞后。欧洲汽车工业特别是新能源车工业要扭转颓势,需要与中国大规模合作。反之,中国电动车产业要巩固欧洲市场,并开拓其他市场,也需要与欧洲汽车工业密切合作。最直接的途径是相互直接投资,共同做大蛋糕,取代反补贴税和贸易摩擦。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llx.cn/Nepl/168976.gov.cn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一条长河网进行投诉反馈邮箱: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