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高价卖课被质疑割韭菜
网络课程市场中,虚假包装与高价销售的现象频发,给消费者带来了困扰,他们发现投诉渠道不畅,想要退款更是难上加难。这一现象引发了公众对于“知识付费”与被利用之间的争论,尤其是那些由网红推广的课程,其真实价值备受质疑。
近年来,随着网红经济的兴起,售卖各类课程成为了一股热潮,其中不乏打着情商、财商提升及成功学旗号的产品,价格高昂却依然受到部分消费者的热捧。一部分人认为,这是基于双方自愿的知识交易,但也有许多人批评这种行为实则是利用粉丝焦虑情绪进行盈利的手段。市场内混乱无序,课程质量参差不齐,定价随意,缺乏规范,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亟待建立健全。
例如,在AI技术热浪中,许多学习者渴望通过在线课程更新知识,却不幸落入了虚假宣传的陷阱。张译(化名)就是其中之一,他花费近千元购买了承诺能通过AI自动创造收益的课程,最终却发现所学并无实用价值,甚至连所购软件都是免费资源。市场上充斥着快速成功的课程宣传,但很多只是空洞的承诺,消费者支付后并未得到应有的收获。
更令人担忧的是,授课者资质难以保证,一些不具备专业认证的人士竟也堂而皇之地教授诸如金融投资、心理咨询等课程。加之平台审核不严,使得某些网红能够通过类传销等模式获取巨额收益,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混乱。
为何这些充满“套路”的课程仍能吸引众多购买者?部分原因在于网红讲师善于运用夸张的成功故事来营造紧迫感,激发购买欲望。他们常常以精英形象示人,通过展示与名流的合影、讨论阶层跨越等话题,成功塑造权威形象,引诱粉丝投入资金。然而,这些课程往往名不副实,消费者最终发现上当受骗。
面对种种问题,消费者维权之路艰难,法律界定模糊加大了这一过程的复杂性。同时,一些平台为了自身利益,对问题课程视而不见,进一步阻碍了消费者的正当诉求。
专家呼吁,应加强对知识付费行业的监管,包括设立从业门槛、制定行业标准,并建立完善的消费权益保障体系。借鉴传统商品的管理模式,引入评价和投诉处理机制,以促进知识付费市场的健康发展。平台方也应承担起责任,严格审查课程内容,确保其质量与合法性,为消费者提供透明、安全的学习环境。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llx.cn/dfDs/55320.gov.cn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一条长河网进行投诉反馈邮箱: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