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进药店买药后摔倒在地无人救助
扶,还是不扶?这似乎成了当代社会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
11月5日,安徽发生的一起悲剧再次将这个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一位老人在药店晕倒抽搐,最终不幸去世。监控显示,近10分钟内竟然无人敢上前搀扶。药店老板的反应引发了网友的激烈争议。有人指责老板冷血无情,见死不救;有人则为老板辩护,说他打了120,也报了警,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家属的说法更让人五味杂陈:老板确实打了120也报了警,只是错过了黄金抢救时间。
这不禁让人想起之前那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新闻:药店老板好心做CPR救回心跳骤停的顾客,结果却被家属告上法庭,理由是肋骨按断了。到底是谁,把我们逼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一边是“扶不扶”的道德拷问,一边是“救不救”的法律风险。我们到底该如何自处?
其实,药店老板的做法恰恰反映了大多数普通人的无奈和恐惧。做好事,反倒惹祸上身,这样的例子我们听得太多了。南京彭宇案相信很多人都记忆犹新。2006年,彭宇好心搀扶起一位摔倒的老人,却被老人反咬一口,说是他撞的。最终,法院判决彭宇赔偿老人4万多元。这起案件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也让“扶不扶”成了一个全民热议的话题。彭宇案之后,类似的事件层出不穷。有人因为扶老人被讹诈,有人因为救人被索赔。这些案例像一颗颗冰冷的子弹,击碎了人们心中的善意和信任。久而久之,大家都不敢做好事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成了很多人的处世哲学。
回到安徽这起事件,药店老板的做法或许并非最佳,但我们真的能苛责他吗?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下,谨慎或许才是最安全的做法。毕竟,谁也不想成为下一个彭宇。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个别案例就否定人性的善良。还是有很多好心人愿意伸出援手,帮助他人。只是,这样的善举越来越少了。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我们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见义勇为者提供更有效的保护,不能让好人流血又流泪。同时还要加强社会诚信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做好事不再是一种冒险,而是一种值得鼓励和赞扬的行为。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传递正能量,不要让冷漠和恐惧吞噬了我们心中的善意。
回到安徽这起事件,家属说错过了黄金抢救时间。这又引发了另一个思考:在面对突发状况时,我们该如何正确施救?其实,晕倒的病人在医学上确实不建议随意移动。除非情况危急,比如发生火灾、爆炸等,需要立即转移到安全地带。那么,在药店这种相对安全的场所,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慌乱。然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向医护人员详细描述病人的情况。可以观察病人的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如果病人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可以进行心肺复苏(CPR)。当然,进行CPR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如果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最好不要轻易尝试。可以向120急救人员寻求指导,或者等待专业医护人员的到来。
碰上这种突发情况,我们要冷静,科学施救才是硬道理。做好事不怕,但也不能傻乎乎地把自己搭进去。怕担责任干脆啥也不干更不行。我们可以学点急救知识,关键时刻说不定能救命。更重要的是,我们都得努把力,把社会环境整好点儿,让人敢做好事,不怕被讹。这样一来,以后碰上有人摔倒,心里就不会打鼓了,该扶就扶,该帮就帮,温暖劲儿不就又回来了嘛。老人进药店买药后摔倒在地无人救助!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llx.cn/gweB/167290.gov.cn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一条长河网进行投诉反馈邮箱: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