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高温:老年患者要重视!
7月7日13时47分,上海市气象局通过官方微博宣布,徐家汇地区最高气温攀升至39.4℃,刷新了当地近期的高温记录。自7月4日出梅以来,上海已连发四天高温橙色预警,多次成为全国气温最高的城市。同样,长三角其他地区如杭州也遭遇连续高温侵袭,于7月7日再次发布高温橙色预警,最高气温超过39℃,这已是杭州连续第四天拉响高温警报。
面对持续高温,合肥市城乡建设局通过“合肥发布”作出响应,要求施工单位在气温超过37℃时,严格控制室外作业时间,确保劳动者安全,尤其是在气温峰值时段禁止室外作业。当气温触及40℃,所有室外作业必须暂停。对于因特殊原因需继续作业的单位,强调必须加强防暑措施,缩短高温暴露时间,并准备好应对中暑的紧急预案。
中国气象局早于7月4日发出警告,气候变化正导致我国面临更加频繁且难以预料的极端天气,包括持久的热浪和暴雨。预计今年余下月份,多数地区将持续高温,预示着连续第二年遭遇极端炎热夏季。未来三十年,全国最高气温或将进一步上升1.7-2.8摄氏度,其中东部和新疆地区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按照气象行业标准,连续三天以上日最高温达到或超过35℃即被视为“高温热浪”。高温不仅考验人体耐受力,尤其对户外工作者构成巨大健康威胁,包括中暑和热射病风险显著增加,同时也让老年人、儿童、孕妇及慢性病患者处于高风险之中。即便是健康的年轻人,在高温下剧烈运动也可能中暑,轻则头晕发热,重则可能危及生命。
高温还会诱发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专家提醒,出现胸闷、乏力等症状应视为中暑先兆,需及时采取降温措施;若伴随意识模糊、脱水等情况,应立即送医治疗。
预防中暑的关键在于合理规划户外活动,减少高温时段的体力劳动和运动,户外工作者应适当休息并频繁补水,运动最好避开日照强烈的时段,并补充电解质饮料。一旦出现中暑迹象,应迅速转移到阴凉处并采取降温措施,必要时寻求医疗帮助。
张文宏教授强调,预防中暑应从出行前充分补水做起。针对喝冰水可能导致血管爆裂的担忧,深圳卫健委科普指出,健康个体在高温天气适量饮用冷饮不会引起血管爆裂,但突然的冷刺激可能引起局部不适,特别是对有心脑血管疾病或体质较弱者,建议避免猛然饮用冷饮。
此外,频繁出入空调环境也可能引发“空调病”,表现为感冒、关节疼痛等症状。精神卫生专家提醒,高温还可能影响心理健康,导致情绪波动,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对此有所助益。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llx.cn/hkOx/69497.gov.cn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一条长河网进行投诉反馈邮箱: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