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婚姻报告2024:为何结婚对数创40年新低
婚姻是家庭的基本组成部分,对个人而言,它象征着情感的升华和归属感;对社会而言,长期和谐的婚姻关系有助于社会稳定。然而近年来,中国人的结婚意愿下降,结婚年龄推迟,离婚率上升。一方面,新一代年轻人追求独立自由,认为婚姻是一种束缚。另一方面,高昂的婚育成本使许多年轻人难以组建家庭。此外,人口少子老龄化问题也在削减适婚年龄段的人数。
根据民政部发布的《2024年3季度民政统计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结婚登记474.7万对,离婚登记196.7万对,同比分别减少94.3万对、0.6万对。参考近十年数据,前三季度结婚登记对数占全年比重在72%-79%之间,预计2024年全年结婚登记对数将在601万对至659万对之间,即使最高值也是近四十年来的新低。
随着经济发展,中国婚姻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结婚率下滑,初婚年龄推迟,离婚率持续攀升。2013年至2022年间,结婚登记对数从1346.9万对降至683.5万对,降幅达49.3%。2023年结婚登记对数有所回升,达到768.2万对,但2024年前三季度又出现下降,说明补偿性需求基本结束。
“晚婚”现象显著,初婚人数减少。25-29岁人群成为结婚主力,高年龄段(40岁以上)结婚登记占比大幅上升。离婚对数和离婚率在制度调整下有所改善,但未婚比例增加,未婚同居率提升,非婚生育增加但占比较低。
年轻人不结婚的原因既有自我选择也有无奈。受教育时间增加导致就业和结婚年龄推迟。新一代年轻人追求独立自由,女性在职场地位上升,对婚姻持开放态度。思想开放和社会包容性增强,离婚不再是一个忌讳的话题。然而,高婚育成本、城市高房价和农村高彩礼等问题也使得许多年轻人面临经济压力,从而推迟或放弃结婚。
适婚年龄人数减少且仍处下降阶段。根据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至2020年,15-35岁青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33.5%下降到27.2%。男女比例失衡,适婚人口男多女少,导致婚姻匹配困难。
晚婚晚育、不婚问题加重了少子老龄化,进而加重养老负担,拖累国家财政,制约经济活力。单身人口数量增长,家庭规模持续缩小,单身经济盛行。单身人群普遍储蓄低,追求高品质生活,助推新消费模式。
为了缓解这一问题,需要给予年轻人更多自由选择权,同时减少因经济原因导致的不婚和晚婚现象。政府应提供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保障和社会福利,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具体措施包括成立住房保障银行、完善女性就业权益保障、加大财政教育保障性支出、提供托育服务供给和津贴保障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促进年轻人结婚和生育,提高社会整体生育水平。
中国婚姻报告2024:为何结婚对数创40年新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llx.cn/pKsc/165848.gov.cn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一条长河网进行投诉反馈邮箱: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