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日卫星又有新发现
南京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的科研团队,借助我国首颗探日卫星“羲和号”的观察资料,成功绘制出全球首个三维图像,展示了太阳大气的自转情况。这一研究成果于6月13日在《自然·天文学》杂志上发表。
南京大学博士生饶世豪作为论文的主要作者,解释道太阳作为一个庞大的等离子体球体,其自转并非刚性统一,不同区域存在自转速率的差异。太阳作为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成为了研究恒星自转现象的关键对象。尽管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已经确定了太阳自转的两个关键特征——辐射区至对流区自转速度的显著变化,以及自转速度随纬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但太阳大气层的具体自转规律一直是未解之谜。
“羲和号”项目团队利用卫星捕获的高质量全天候多谱线数据,对太阳大气自转模式有了新的精准理解。据“羲和号”科学与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李川教授介绍,通过分析这些数据,他们首次从空间角度完成了太阳Hα波段光谱的扫描成像,并获得了包括Hα谱线、SiⅠ谱线和FeⅠ谱线在内的详细信息。采用反演技术,科研人员能够推算出太阳大气各层的多普勒速度场,实现对太阳大气的全面探测,进而得到首个太阳大气多层多普勒速度图像。
研究揭示,太阳大气各层均表现出自赤道向两极自转速度递减的现象,且越接近太阳外层,自转速度越快。李川指出,这种现象归因于广泛存在的微小磁场结构与太阳大气的“磁冻结”效应。首席科学家丁明德教授补充,太阳外层大气的快速自转意味着太阳风带走的角动量不容忽视,这效应对太阳自转产生减速效果,预示着随着时间推移,太阳的自转速度将逐渐减缓。探日卫星又有新发现。
“羲和号”自2021年发射以来,持续稳定运行,其收集的数据由南京大学太阳科学数据中心向国际社会开放,目前已被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多国的太阳物理学家所采用,促进了全球太阳科学研究的合作与进步。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llx.cn/cnvl/51938.gov.cn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一条长河网进行投诉反馈邮箱: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