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电诈应避免因噎废食
6月11日,有网民反馈在长春一家吉林银行取款时,遭遇需得到派出所批准的情况。次日,吉林银行澄清该做法旨在防止电信诈骗,确保居民财产安全。然而,当地派出所否认存在此类规定,仅在大额取款前提前报备给银行,并可能对来源不明的资金进行核实。
银行指出,此举遵循派出所要求,大额取款(超过2万元)需由支行员工向派出所通报,经核查后即可办理。派出所则强调,他们不对取款用途进行审查。尽管双方均表示规定非自身制定,实际上却阻碍了储户自由取款,违背了储户基本权益和取款自由的原则。反电诈应避免因噎废食。
中国银联的报告显示,接近90%的用户曾接收到诈骗信息,比2022年有所上升。对此,商业银行利用大数据及反诈模型,对潜在诈骗风险账户采取限制措施,其中包括对资金来源存疑的账户。尽管银行防范电信诈骗的初衷良好,但实际操作需合法合规,《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虽授权公安机关主导反诈工作,但并未授权实施取款“审批制”。
法律提倡精准防治,保护公众日常生活便利,吉林银行对大额取款普遍采取的报备审核流程,显得过于笼统且不便民。《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虽允许银行对异常账户采取必要阻断措施,但实际上并不局限于业务中止,而吉林银行的做法似乎过于严格。
商业银行作为防骗的最后一环,其措施应谨慎平衡防骗与保障储户权益的关系,避免过度限制引发公众不满。在防范电信诈骗的协作中,银行与派出所需找到合理有效的合作方式,确保储户利益不受损害。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llx.cn/iFUh/51101.gov.cn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一条长河网进行投诉反馈邮箱: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