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者近期提出,应当显著提升农民的养老金水平。目前,农村地区的养老金基数偏低,早在十年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合并之初,每人每月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仅为55元,虽然后续历经数次调整,至2023年提升到了103元,并且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这一数字还将因“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的政策增长至123元。这一基础金额由中央财政全权资助,地方省及市县区政府则额外提供补贴,共同构成了居民养老金的社会统筹部分。
据统计资料,截至2023年底,大部分省份农村居民的养老金最低标准仍未达到每月200元,更有六个省份的这一标准甚至低于120元;相比之下,上海、北京、天津等少数几个省市的养老金水平超过了每月300元。
尽管农民实际领取的养老金通常会稍高于当地的最低标准,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与企业退休人员的月均养老金分别达到了6099.8元和3148.6元。而与此同时,城乡居民的养老金总额(包括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全国人均仅为每月205元,仅约为前两者的三十分之一。
长期以来,农民基础养老金的增长缓慢,加之居民收入增长乏力,对促进疫后消费复苏及经济增长构成了障碍。特别是在过去三年的新冠疫情冲击下,这一问题愈发严重。疫情期间,不少学者,包括本文作者在内,持续倡议直接向包括中低收入群体在内的特定人群发放补助。国外多国通过针对中低收入群体的多种补贴措施,迅速实现了消费市场的回暖,有的国家家庭在新冠疫情期间获得的总补贴额甚至高达3万美元。从我国现状看,除了极度困难的人群外,数以亿计的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无疑是急需此类补贴的重要群体。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llx.cn/rVrR/51177.gov.cn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一条长河网进行投诉反馈邮箱: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