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高温天气提早侵袭了我国北方地区。6月9日起,华北、黄淮等地遭遇了本年度首次区域性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频繁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至6月18日,中央气象台持续发出高温黄色预警,标志着自6月7日起,已连续12天发布高温预警。预计18日当天,新疆南疆盆地、京津冀、山东中西部、河南东部等地将面临37至39摄氏度的高温,局部地区甚至可达40摄氏度以上。
国家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室主任王国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华北、黄淮区域今年首次高温天气的发生时间较常年偏早,根据当前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直至7月14日,全国范围内可能会经历高温、暴雨、干旱等多种复合型灾害,今年夏季高温天气可能会持续严峻。
面对高温,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郑州在6月12日气温突破40摄氏度后,增强了市区道路的机械喷雾冲洗以降低温度。北京则发布了停工令,要求在高温时段停止户外作业,同时提升机械化作业比例,确保环卫工人和建筑工人的安全。此外,全国各地的电力保障、农业抗旱等工作也相继展开,以应对高温带来的全方位挑战。城市如何制定全面的高温应对策略,成为当下的重要议题。
近年来,夏季高温屡破纪录已成常态。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创下了1850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同年5月,中国平均气温亦达到了1961年以来的同期最高。王国复提到,今年6月9日至13日期间,全国有近230个气象站点记录到日最高气温超过40摄氏度,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更有12个站点刷新了历史最高温记录,河南温县更是在6月13日录得了43.4摄氏度的极端高温。
高温天气的首发日期不断提前,今年的首轮高温比常年平均提前了4天,尽管稍晚于去年,但预警强度显示今年的高温态势更为猛烈。6月10日中央气象台即发布了高温橙色预警,较去年提前了12天。此次高温事件不仅强度大,影响范围也广泛,覆盖了北方九省市区约85万平方公里,影响近3.8亿人口。
专家分析指出,此轮高温主要由高压脊所引发,夏季高压脊长时间控制北方地区,导致气温持续攀升。同时,低空干暖气团的东移进一步加剧了华北、黄淮等地的高温,使得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且强度大。
在全球范围内,印度近期同样遭受极端热浪侵袭,数百人因此丧生。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认为,全球多地出现的高温现象与厄尔尼诺事件有关联,但全球变暖是根本原因,只要温室气体排放未得到有效控制,气温总体上升的趋势难以逆转。
随着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包括短时强对流天气和旱涝急转现象,给城市和社会带来了严峻挑战。国家气候中心正致力于建立和完善灾害风险预估体系,加强极端天气事件的早期预警和综合影响评估,倡导社会各界提升应对高温等极端天气的能力。
对于城市居民而言,高温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引发热射病等健康问题,特别是户外工作者和老年人面临更高风险。专家建议,应采取有效措施,如优化城市规划,增加绿地和水域,以及改善建筑的透水性和通风性,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同时强化对重点人群的保护,确保城市在高温下的运行安全与居民健康。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llx.cn/rxME/54970.gov.cn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一条长河网进行投诉反馈邮箱: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