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即将离任,他在任期末前往华盛顿为即将在美国召开的北约峰会做准备,同时回顾并宣扬自己九年任期内的成就,希望留下积极的政治遗产。他强调,目前北约32个成员国中已有23个国家达到将GDP的2%用于国防开销的标准,并提及北约正在探讨增加核武器部署的事宜。尽管这些言论引发了外界的担忧,斯托尔滕贝格却表现得相当轻松,甚至显现出兴奋之情。他继续对中国发出警告,认为中国若不调整政策,将在西方与俄罗斯之间面临艰难选择,并将“承担后果”。媒体:北约秘书长即将卸任还在埋雷。
过去九年,全球见证了叙利亚内战的持续、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以及巴以冲突的再起,北约作为冷战遗物及全球最大军事联盟,在这些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备受争议。特别是北约东扩引发的乌克兰危机,不仅使该国深陷战乱,也加剧了欧洲的分裂,而北约却借此重获关注,即使在美欧内部,也有人对此提出批评和警告。
斯托尔滕贝格近期在华盛顿继续敦促西方国家加大对乌克兰的军援力度,将此视为通向和平的路径,尽管他也意识到这种逻辑看似自相矛盾。这种言辞技巧反映了北约惯用的措辞策略:表面上预防危机,实则煽动冲突;名义上管理危机,实则扩大灾难。有西方学者指出,北约惯于将入侵包装成“人道主义干预”,政变说成“民主革命”,政权颠覆解释为“促进民主”,军事威胁变为“航行自由”,军事扩张则被美化为“欧洲一体化”。
斯托尔滕贝格领导下的北约还试图将触角伸向亚太地区,配合美国的战略布局,推动所谓的“北约亚太化”。尽管这一图谋因多数亚太国家的反对而局限于少数美国盟友的小圈子内,但区域内国家仍需保持警惕,防止北约的挑拨离间行为。历史显示,北约通过制造危机来巩固自身存在,如今寻求在全球范围内扩展影响力,意味着可能会制造更大的危机。
国际社会中不乏明眼人,包括西方内部的一些人士,他们尖锐地指出北约几乎参与了所有其成立以来的冲突,其本质是“输出战争”和“制造问题”。北约试图将中国作为新的目标,在近年的峰会上频繁提及中国,挑衅举动增多。斯托尔滕贝格本人更是多次要求中国在西方与俄罗斯之间做出选择,其言论充斥着对抗性和冷战思维,这与某些西方政治家标榜的“反胁迫”、“维护和平”理念形成鲜明对比。
斯托尔滕贝格竭力渲染“中国威胁论”,反映出这项任务并不轻松。中国以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活跃于国际舞台,追求和平与发展,对北约多数成员国而言,中国是其重要的贸易伙伴。因此,中国成为北约定义的“系统性挑战”,这恰好暴露了北约作为一个依赖冲突存在的组织,对坚持和平发展的中国自然视为挑战。
正值北约成立75周年之际,斯托尔滕贝格的好战言论实际上映射了北约多年来的角色。如若说他留下的“遗产”,恐怕就是冲突与战争。人们应当警惕他所推销的威胁论调,因为历史教训告诉我们,这类论调往往与和平、发展和繁荣背道而驰。北约越是大声疾呼,爱好和平的人们就越应保持清醒。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llx.cn/IMwN/55412.gov.cn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一条长河网进行投诉反馈邮箱: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